明通河“明通” 长约700米的部分河道“复明”工程将在6月30日前完成 世界今头条
改造后的明通河。记者周密摄
【资料图】
昆明有条明通河,在宋代时是古水系金汁河的分支,它发挥着灌溉与防洪的作用。随着城市飞速发展,这条河变成暗河“消失”了,一河碧波荡漾的清水成为人们心头的记忆。如今,盘龙区开展雨污分流整治工作,通过一系列整治措施,让有近千年历史的明通河部分河道“重见天日”。
“尘封”数十年 古河“复明”
4月2日,明通小学旁一建筑工地里机器轰鸣,大型挖掘机不停地向下挖掘。工地后面的明通巷内出现一条十多米宽的小河流,河岸两边建起防护栏,河里的水虽说不上清澈,但流动的河水让明通巷突然有了“灵性”。
“这里竟然有条明通河,我在这里开小吃店这么多年,还真不知道巷子里藏了条河。”明通巷里一名商户说。
靠水而建是中国从古到今不变的居住习俗。远古时期人类逐水而迁、傍水而居,造就了如今一座座生机勃勃的城市。
历史上,昆明河流湖泊交错,在古时曾被称为“水城”。
明通河是昆明城区里的一条河流,源于宋代,距今近千年,是古水系金汁河的分支。据《盘龙区地名志》记载,明通河原河道在今北京路东侧,由北向南经福德桥、交三桥、明通桥、高堆村、太平桥、黄家庄、前卫营,在南窑村旁入官渡区,经十字闸向西入滇池,全长15公里。
明通河是昆明灌溉与防洪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老昆明人对五谷丰登的向往,成就着庄稼的丰硕、襄助着草木的繁茂、护卫着城市的安全、滋养着居者的心灵……明通河畔的道路、学校因其得名,如明通巷、明通小学。
“以前昆明是个坝子,整个水系很丰富,河流水系支撑城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灌溉功能。明通河的功能是灌溉和防御,在昆明城市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盘龙区水务局局长饶劲介绍,随着环境治理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明通河河道变成排水渠道,大量污水进入,导致河水变黑变臭。1958年,明通河交三桥段至塘子巷段经覆盖后变成暗河;1988年,明通河整体覆盖,整条河就此“消失”。
雨污分流 明通河定位清水通道
今年,盘龙区在明通河、白塔路等4个分区开展雨污分流整治工作。按照规划,明通河的定位是清水通道。
“我们一开始就把明通河定位为清水通道,做了雨污分流。”饶劲说,雨污分流做完后,要让清水流入河道里。未来如何对明通河重新定位?能不能满足泄洪要求?能不能恢复以前的生态?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进行研判。
工作人员深入河道内查看,发现河道的安全已经得不到保障,以前的明通河河道多用砖混结构修建,经过长年累月的冲刷,砖的质量不能保障,里面的砂浆粉化,局部还出现脱落。另外,在泄洪功能方面,由于明通河是条暗河,有的地方长期无人管,有的断面不够,因此河道需要重新修建才能保证安全和泄洪能力。
基于上述原因,在雨污分流整治工程推进过程中,盘龙区充分考虑河道的生态系统,能够打开的河道尽量打开。“河道‘生态’要有光合作用,只有敞开之后才能实现。于是在做雨污分流整治工程时,我们就考虑能打开的部分尽量打开,重建河道,把河道还给城市、还给百姓。”
明通河部分“复明”工程将在今年6月30日以前完成,目前还有一些征拆工作在做。因为客观原因,明通河大部分还在地下,即将“复明”的河道位于人民路到东风路之间,长度约700米。
岸绿水清 古河风韵重现
“打开河道比覆盖河道的难度大得多,涉及拆迁、河道建设、河水治理,明通河‘复明’工程体现出了盘龙区治水的勇气和毅力。”饶劲称,工程的核心是“水清”,要实现控源截污,不能让污水再流入河道;尽量实现全生态河道,水质做到能和地下水交换;最后再把金汁河的清水引进来,让河水水质变得更好。
据了解,明通河“复明”以后,河道两边将会修建步道,让市民可以从人民路一直沿河走到东风路;在步道边种植绿植,实现岸绿花红;还将沿河打造一个文化长廊,展现盘龙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明通河的历史、河道整治成果和管理历程,以此唤起市民关注河道治理工作,并理解、支持这项工作。今后,盘龙区还会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邀请市民一起监督河道管理,加入到治河的行列中来。(昆明日报 记者雷晴 胡耀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