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完璧归赵看法国采访
相信绝大部分成年的中国人几乎都听说过战国时期完璧归赵的故事,相信绝大多数人也都会敬佩于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这恐怕是绝大部分人在第一次听到完璧归赵故事时的初级感悟。
而今天,小僧想要说的是,蔺相如的表现,大错!特错!
大家不好奇吗?在历史上以英明著称的秦昭襄王为什么会为了区区一块宝玉而置秦国国体不顾,悍然提出以城池换和氏璧这种亘古未有的荒唐要求?如果你我这种普通人都觉得很荒唐,那么在竞争几乎白热化动辄几万士兵人头落地,为了几里土地血流漂橹的战国,拿国家命根子的城池土地去换石头,在当时大秦以贤良著称的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提出反对意见,大家不觉得有点奇怪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完璧归赵的事情发生在长平之战之前,期间秦国发生的具有最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就是秦昭襄王听从范雎的建议,将国家的对外战略,从伺机争霸调整为远交近攻,而远交近攻的最直接打击对象,一定就是韩国。
可远交近攻战略的实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秦国在进攻韩国的过程中,韩国背后的其它国家会不会实施干预,妨碍秦国战略的实施。在当时,各国最有实力和意愿干预秦国伐韩的,一定是韩国后面的赵国。
唇亡齿寒的道理并不复杂,我们能想到,赵国的君臣也能想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秦国开启伐韩后,赵国进行干预的意愿,而在于,赵国的实力到底如何,秦昭襄王当时其实是没有底气的。
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国力虚实,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借个由头观察对方统治集团的态度。咱们的一代雄主秦昭襄王于是就有了那看似荒唐的要求——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这里面的算计是,如果赵国答应了秦国的无理要求,那说明,赵国并没有做好跟秦国开战的准备,反之,如果赵国直接拒绝秦国的无理要求,则说明,赵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做好了与秦国开战的准备,愿意承担得罪秦国的后果。
有人说,那万一赵国觉得和氏璧换十五座秦国城池很划算呢?
大哥!只要不傻,赵国君臣难道不明白,和氏璧即使再珍贵,也永远不可能比得上秦国十五座城池的道理么?如果自己实力不济,秦国即使给你十五座城池,你敢要么?要了你守得住吗?赵国人明白,秦国人难道不明白,大家都是明白人,都觉得和氏璧不值十五座城,可秦国仍然提出这样的要求,不就是摆明了想白嫖赵国和氏璧么?只不过找了一个十五座城的借口,让赵国体体面面好下台阶罢了!
赵国君臣面对秦昭襄王这样的无理要求,最后的选择居然是,把和氏璧送过去!这个姿态本身,只能说明一件事儿——赵国没有做好与秦国开战的准备!但孤例不证,秦昭襄王还需要更多的依据才能对赵国的实力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接下来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蔺相如同志的高光表演时间,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自作聪明,合成谬误,好心办坏事。两个举动,一是蔺相如拿着和氏璧要死要活大庭广众的怒斥秦王,一是在秦王答应给予城池后,蔺相如偷鸡摸狗的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集天地之屎尿都无法形容这两个举动的愚蠢!
愤怒本身就是无能的潜台词,蔺相如要死要活的怒斥秦王本身,不就正好说明赵国除了打嘴炮外,对秦国的无理做法无能为力么?还偷偷摸摸把和氏璧送归赵国,不也正从侧面说明,赵国没有做好阀秦的准备么?否则,蔺相如为何惧怕秦王赖账,如果真是做好了准备,赵军几十万大军陈兵边境,秦昭襄王即使再糊涂,也不至于为了和氏璧而赖账吧。
好家伙,如果说秦昭襄王之前还对赵国的虚实入赘云雾,那通过蔺相如这么一折腾,底牌全漏光了,蔺相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大大方方的像扔块垃圾一样,把和氏璧甩给秦王,留下一句话后抬头便走,秦赵交易已成,若秦王答应的城池不予交接,我赵王自会派大军来取!并且要以秦王失信之举昭告天下!合纵阀秦!
只有这样做,才不会让秦昭襄王摸透赵国的虚实,只有这样做,秦昭襄王才会权衡利弊后,把和氏璧物归原主,作罢交易!秦昭襄王确实老辣,他用一个完美的阀秦借口,轻轻松松就试探出了赵国根本无力组织合纵攻秦的虚实。如果赵国准备妥当,又怎么会放过这么一个阀秦的完美口实呢?
蔺相如为赵国争回了和氏璧不假,表明上他似乎争得了面子,可他把整个赵国都给卖了,而且还卖得这么贱!呜呼,哀哉!
外交上合理与不合理重要吗?不重要!外交是实力的较量,不是嘴炮的较量,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时候从来不在乎自己那管洗衣粉到底合理不合理,只有弱者才关心自己的举动合不合理!国内舆论场上的焦点,是铺天盖地的讨论大使的观点是否合理,而完全忽略了这个行动本身的含义——中国具备了采取跟以往不一样的更积极的外交策略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不管有意无意,卢大使都有如老辣的秦昭襄王一般很好的实现了一次火力侦查,我们都看到了欧洲的虚弱不堪,看到了人模狗样的欧洲老贵族如今只剩上气不接下气的哀嚎,看到了整个欧洲四分五裂的上蹿下跳。
欧洲老爷们,原来真的什么都没有穿!
放下袈裟,立地成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