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分享:让班主任抱团发展,需要这样的“成长圈” 全球消息
2022年2月11日,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毕建英工作室入选了省级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心潮澎湃的同时,我又感到沉甸甸的责任。作为工作室主持人,我不禁问自己:下一步,我们工作室要如何保持特色、强化优势?接下来,工作室应如何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我与团队成员边思考、边实践,抱团发展的“成长圈”策略逐渐明晰。所谓“成长圈”,包括内层圈、中层圈和外层圈。其中,核心理念是内层圈,是方向;制度规划是中层圈,是保障;路径打造是外层圈,是基础。三圈为同心圆,三位一体,互相促进。
【资料图】
一、内层圈:核心理念圈
黄金圆环法则揭示出这样的规律:如果你要激励周围的人,与自己一起努力奋斗,首先要从明确共同的信念,拥有同样的愿景做起。在区市教育局相关领导的引领下,通过多次团队会议,最终把工作室的主攻研究方向确定为:心育型班主任工作的技巧与策略。就是用心理学知识丰盈自己,再恰当运用心理学原理、技能和策略与班主任工作相融合,给予每个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与滋养,让学生的成长更有温暖,更有力量,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因此心育型班主任是我们工作室团队的核心,从而解决了研究方向这一问题。
正因为如此,我们工作室Logo的设计主题为“融合·关爱·成长”,包括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的含义。
外显层面:中间主标可以解读为橙红的心形和绿绿的嫩芽,分别衍生出字母“B”和“Y”。心形“B”符号为“爱”的代名词,红色代表热情,黄色代表温暖,象征学生在老师的爱与温暖中健康成长。绿绿的嫩芽“Y”代表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预示着未来的希望和发展前景,象征着学生犹如一株株正在勃发的小苗,在爱与温暖中健康成长。下面展开的书本像飞翔的翅膀,又像张开的双手,代表工作室10个成员共学共研,抱团成长,众行致远,同时寓意班主任对学生无私的关爱与有力的保护。
内隐层面:赋予三个象征意义。一是潜心育心,心中有方向;二是慧心育才,行动有方法;三是暖心育魂,成长有方径。
工作室的工作不应该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相信只要找准团队发展和运行的方向,那接下来的体系与架构都会逐渐厘清。
二、中层圈:制度规划圈
有了“核心方向”为导航,那么,我们如何带领团队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答案就是:按照省厅相关要求,建室立章,通过“完善管理体系、构建培育机制”两把标尺,架构落地的实施系统,切实让心育型班主任这一核心教育理念落地生根。
完善管理体系。为有效发挥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助推全校班主任的共同发展,我们成立了三支团队:专家顾问团队、领导组织团队、骨干执行团队。邀请省市区三级教研员担任工作室顾问,给予理论、方法的指导;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业务副校长、分管教导副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为副组长的组织团队,直接指导工作室相关成员,并根据需要研究基本问题和重大举措;骨干执行团队由工作室团队成员、部分骨干班主任教师组成,承担工作室的相关工作。三者各司其职,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构建培育机制。我们建立工作室例会制度,每隔一周的周五晚上定期召开一次“线上+线下”例会,讨论阶段性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梳理出工作室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工作室发展思路,为工作室发展定好位、找好标。在此基础上,相继制定了驱动力强劲的《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制度》,包括工作室学习制度,“按时+按需”学习,共进共赢;工作室研讨制度;工作室工作制度,明确分工;档案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随时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完善,构建工作室保障制度,坚持跟进,让班主任工作室的创建、评估、运行有章可依,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外层圈:打造路径圈
有了核心理念的支撑,有了规章制度的保障,工作室还需要形成快速发展的路径。为此,我们通过打磨,构建“142”发展模式。1是“1个规划”,即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是引领目标;4是“4条路径”,即培训、读书、课例、课题,是具体行动;2是“2根链条”,即写作和宣传,是有效落实。2根链条贯穿于4条路径之中,多方面、多层次驱动每位工作室成员对内凝聚、向外辐射、共同发展,从而全面、纵深落实心育型班主任目标。
1个规划: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可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以促进班主任老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工作室具有示范辐射、专业引领、成长探索和教育研究的功能。而要达到上述的功能,工作室三年的发展规划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是本着心育型班主任的理念,掌握实用的心理学技能与策略,在实践中不断提炼,成为优秀的心理营养师。
二是引领工作室成员在班级管理上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教育智慧,向个性化、艺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是以点带面,探索并形成心育型班主任的思想和班级管理特色,开发出一个可持续、可延伸的班主任学员工作支持系统,加大工作室在校外的辐射功能。
在三年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又分解了三个阶段的具体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转变。近一年的短期目标以提升心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为主,个人定时定量完成工作室制定的每项指标,用规划驱动各项工作并进运行。
第二阶段目标:突破。继续在前期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结合小学学段学科,深入打磨“学习主题”式的课例研究。
第三阶段目标:完善。在中期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特色的班级管理方法,积累育人经验和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荐扩大工作室的引领。
每个成员分别根据工作室的三年规划,量身定制了自己三年具体专业成长计划。从集体到个人,分长期与短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4条路径:围绕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探索了4条发展路径,有效保证目标的达成。一是培训。主要采用“线上+线下”“免费+付费”混合式培训形式,全面提升团队成员的理论和管理水平。每次培训中,一边接受专家的点化引领,结束后消化反思;一边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把点滴感悟与经验写出来,或者线上例会时分主题轮流分享,或者在各自学校进行二级培训,进一步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化成长。
二是读书。工作室的学习制度中提到了“按时+按需”学习,即“6+X本”读书。“按时学习”指两个月研读一本书,一年必读6本书;“按需学习”指在6本必读书之外,再按需求、有选择性地购买其他选读书籍。截至目前,我们读了《学习治疗手记》《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等4本必读书目和12本选读书籍,写了10余本读书笔记。这一过程中,团队成员一边学习书本知识,一边在理论和实践中感悟,总结、梳理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读书交流或公众号分享等多种形式,由读到写,促发思考,带动实践,提高专业素养。
三是课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以区市级时间节点课例为对象,开展课例研究,采用“分散+集中”“线上+线下”方式进行。我们团队由来自5所学校的骨干班主任组成,抗疫期间,主要采用分散线上教研,即授课者把执教课例的录像传到团队工作QQ群进行观摹研究,利用晚上的时间召开线上会议进行研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一边研讨,一边针对教师怎样运用心理学技能和策略、是否达到预期需求等情况撰写课堂观察,让每个成员成为课堂教学行动的研究者,结合教育理念进行深刻反思,逐渐让观念内化成行为,加快团队成员成长的脚步。
四是课题。教科研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2022年我们工作室申报市级课题《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学习焦虑心理干预服务建设体系研究》,并成功立项。接下来,团队会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心理班会课为阵地,一边研究分析,一边调整提高。计划由原来的“散点”式课例打磨转型为“主题”式学习课例打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策略,进行自我学习管理,使我们的教学研究围绕课题,以横向拓展、纵向深化的方式不断推进、不断深化。
2根链条:有了4条路径做保障,我们的2根链条就有了落实的基础。工作室成员积极主动写作,借助区市级会议、公益服务、网络三条宣传途径,将工作室的理念、经验、成果进行宣传、推广、辐射、传递、带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在“142”发展模式的作用下,工作室成员的理念悄然发生了转变,由“要我教”变为“我要教”,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班级管理上能接纳每一个孩子,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随着对理念的改变,老师的心态、行为也发生了变化,积极投入工作室的工作之中。就这样琢磨着、实践着,历经一年多的创建和发展,工作室共收获班主任工作各类荣誉证书69件。
路,需要一步一步走出来;成果,需要一点一点累积起来。工作室团队必将以更多的智慧和心力推进工作和研究,向着更远的目标一路行走,一路星光。
来源:《山东教育》(小学)2023年4月刊
(原标题:实施三个圈层成长策略,构建“142”心育型班主任工作体系)
作者: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昌小学 毕建英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标签: